墓碑上的字:背后的讲究与称呼

墓碑上的字可不是随便刻的,每个词都有特定含义和用法:

一、常见字词的含义

考:古人专门用来指去世的父亲。比如“先考”就是“我已故的父亲”。

妣:古人专门用来指去世的母亲。比如“先妣”就是“我已故的母亲”。

故:最简单直接,就是“去世了”的意思。用在任何逝者姓名前都行,比如“故张三”。

先:表示逝者“先走一步”,比家人早离世。如果逝者还有长辈(父母、祖父母等)在世,一般就用“先”,比如“先父”、“先母”。

显:这个字分量重!表示逝者生前很有地位、德高望重,子孙想彰显其荣耀。但用“显”有严格条件:

1.   逝者上面没有长辈在世了(父母、公婆等都去世了)。

2.   逝者有孙子/孙女辈(表示后继有人,家族兴旺)。比如“显考”、“显妣”。

二、墓碑上的各种称呼(谁给谁立碑)

墓碑上怎么称呼逝者,主要看立碑人是谁:

孙辈给祖父母立碑:

称祖父:故祖考先祖考显祖考 (符合“显”的条件时用)

称祖母:故祖妣 先祖妣 显祖妣

儿女给父母立碑:

称父亲:故考或先考或显考

称母亲:故妣或先妣或显妣

侄子/侄女给伯父/伯母立碑:

称伯父:故伯考

称伯母:故伯妣

妻子给丈夫立碑:尊称丈夫为 先夫 府君 (府君是男性泛尊称)

丈夫给妻子立碑:尊称妻子为先室 先荆

父母给儿女立碑:

称儿子:亡儿

称女儿:亡女

称儿媳:故媳

尊称老年逝者:

男性:老大人 (表示尊敬)

女性:老孺人 (注意:古代“孺人”是官员妻子的称号,民间用作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三、古人怎么叫墓地?等级分明!

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墓地称呼大不同:

1.陵:只有皇帝的墓才能叫“陵”,比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

2.冢:指王侯、高级贵族的大墓,比如包公墓也叫“包孝肃公冢”。

3.林:特指圣人的墓地。最著名的就是孔子墓所在的“孔林”。

4.墓:指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士大夫、名人)的葬地,特点是地面平整或略有封土。

5.坟:普通老百姓下葬后堆起土包的,就叫“坟”。现在常连用“坟墓”。

6.茔:指整个墓地的范围,不特指单个墓穴,比如“祖茔”就是家族墓地。

7.衣冠冢:人死了但找不到遗体(比如战死沙场、沉船),就用他生前的衣帽等物品代替下葬的坟墓。

8.寿冢:人还活着的时候,就提前给自己修好的坟墓,也叫“生圹”。

简单说:墓碑上刻的每个字、每个称呼,以及墓地的叫法,都包含着对逝者的身份界定、亲属关系的表达以及深深的敬意。这些老规矩,是传统文化中慎终追远、讲究礼仪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