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企业宣言
企业荣誉
人物天地
精英团队
成长历程
公益万安
亚洲殡博会
行业新闻
企业资讯
红会缅怀
碑文墓志
法律法规
殡葬文化
成品墓区
壁葬塔葬
代客祭扫
罗品超
杨之光
东荡子
丛 飞
姚贝娜
邢 丹
吴介民
杜镇营
王汇敏
王方珍
曲宁江
曾江仔
郑兴宏
刘湘穗
朱意兰
李贵芳
王四妹
赖嫦
冯志容
何年发
2020公祭
2019公祭
2018公祭
2017公祭
2016公祭
2015公祭
2014公祭
2013公祭
2012公祭
2019~2020
2018~2019
2017~2018
2015~2016
2014~2015
2013~2014
2012~2013
2008~2012
主题广场
荷花湖区
寿山区域
朝祖文化
福山区域
义工团凯旋
艺术墓碑
2008公祭
沙盘导览
殡品服务
正果万安生命公园
个人中心
搜索
正果万安生命公园
魔方导航
行业新闻
企业资讯
红会缅怀
碑文墓志
殡葬文化
全站搜索
请输入关键字...
行业新闻
更多
中元节的“习俗”和“禁忌”
一、节日基本认知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为农历七月十五。它与清明、寒衣、下元并称为中国四大祭祖节日,其核心意义在于“敬祖尽孝”,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怀念与感恩之情。 中元节的起源可追溯至秦代的“秋尝祭祖”习俗,当时人们会在秋季收获后以新谷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庇佑的感谢。后来,道教“三元说”融入其中,将七月十五定为地官赦罪之日,赋予节日宗教色彩。随着历史发展,佛教...
中元节,不只是“鬼节”
一、名称与定位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称鬼节、七月半、施孤、盂兰盆节。它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为“中国四大祭祖节日”,是祭祖和缅怀先人的重要日子。二、节日起源中元节的形成融合了三种文化传统:1. 民间传统:古代有七月半“秋尝祭祖”的习俗,人们在丰收时节向祖先献上新谷,表达敬意和感恩。2. 道教传统:东汉时期道教提出“三元说”,认为七月十五是中元地官赦罪之日,地府开门,众鬼接受考核。3. ...
古人“死”之讳称速览
古代中国对“死亡”一事极为重视,依据逝者身份、年龄、宗教信仰等不同,发展出诸多讳称,以体现礼制规范与社会等级。以下为古代文献中常见的死亡讳称分类说明:一、帝王之死称“崩”,亦作“驾崩”或“山陵崩”,取山岳崩塌之意,象征国家重大损失。二、诸侯或重臣之死称为“薨”,其地位仅次于帝王,此称多见于史书与礼制文献。三、大夫一级官员去世称“卒”,意为生命终了,属官方记录常用语。四、士人阶层之死谓“不禄”...
宗祠祭祀通常有哪些传统习俗
宗祠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缅怀祖先、凝聚族人、传承家风。其仪式庄重有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祭祀时间 祭祀活动通常选择在清明、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冬至等传统节日举行。这些时间节点被认为更易与祖先沟通,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敬意。二、祭祀前准备1.清洁宗祠:祭祀前需对宗祠进行彻底打扫,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2.备办祭品:常见的祭品包括鲜花、...
祭祀不宜上供水果速览
祭祀先祖,供奉鲜果,是表达敬意与追思的传统方式。供品的选择,素来蕴含着庄重与讲究。除了选择吉祥的果品外,更需明了哪些水果不宜用于祭祀,以免无意中触犯禁忌,失了“敬、诚、洁”的本心。以下为祭祀中需谨慎回避的几类水果:一、谐音不吉者梨:其名与“离”同音,极易引发“分离”、“永别”等不祥联想,与祭祀祈求安宁、团聚、福泽后人的意愿相悖,故为最需避讳的供果。柿:虽常寓意“事事如意”,然“柿”音亦同“事...
丧事供奉水果的讲究
丧礼中供奉水果,是民间表达哀思与敬意的重要方式,其背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与象征意义。传统延续与象征内涵这一习俗源远流长,是古代祭祀文化的延续。人们为逝者供奉食物,寄托着“送养”的深情与祈求护佑的愿望。水果常因谐音或外形被赋予吉祥寓意:苹果象征“平安”,橘子寓意“大吉大利”,香蕉因其形似元宝代表“财源”,柿子则取“事事如意”的好兆头。此外,佛教、道教中的供养观念亦融入其中,人们相信供奉新鲜洁...
判断地气旺衰:选址择地的自然指南
在传统环境观中,无论是为生者选择住宅,还是为逝者安顿坟茔,寻找一处“地气旺盛”之地至关重要。地气,象征着土地的生命力与活力。地气旺盛之处,被认为能滋养万物,对居住者或其家族的运势有积极影响;反之,地气衰败之地,则可能带来不利。那么,如何判断一块地的地气是旺盛还是衰败呢?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出七种直观且实用的方法:1. 观察土壤:地气旺:土壤呈现湿润、松软的状态,石块较少,土壤中常...
祭祖烧纸钱:习俗的源流与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烧纸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祭祀习俗,尤其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及丧葬仪式中,人们常通过烧纸来祭祖或缅怀逝者。许多人知道这是从老一代继承下来的传统,却未必了解其深厚的文化渊源。烧纸钱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人对逝者的尊重。古人秉持“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认为人死后应继续享受生前待遇,因此早期会在墓葬中随葬真实钱币。然而,随着盗墓现象增多,人们逐渐改用陶瓷或特制的“瘗钱”替代。到了魏晋时期...
祖坟风水的理性审视与改善之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坟被视为连接家族过去与未来的重要象征。当祖坟出现低洼积水、正对道路、墓碑破损或环境荒芜等所谓“风水不佳”的迹象时,如何以理性与尊重的态度进行改善?一、基础维护:环境为先,敬祖于心环境修整是最根本、最安全的改善起点:清理为先:清除坟头杂物、废弃砖石,修剪过高杂草与荆棘,让墓地回归整洁肃穆。稳固地气:在塌陷或低洼处(如东方、北方)补种松柏、桑树等根系稳固的树种,既固土又寓意长...
传统迁坟要义:敬祖循礼,合法为基
迁坟乃慎终追远之大事,全国传统习俗虽细节有异,但核心精神相通:敬祖、有序、避煞、合规。流程重在周密与虔敬。一、准备:择吉地,聚亲缘1. 择日择地:请资深风水师(或地理先生)综合家族情况与堪舆原则,选定吉日吉时及风水佳地(地势高爽、避风聚气、远离凶煞)。明确朝向。2. 定人备物:由族中尊长主持,邀家宅平安、关系亲近者参与。备齐:黄/白纸、铜钱/硬币、松香/柏叶、新净土、黑/红布、五谷、纸钱、...
预算有限时,风水妥协的理性之道
风水讲究理想格局,但现实中常受预算制约。若资金紧张,不必强求“十全十美”,可聚焦核心原则,在安全与尊重的前提下灵活调整。以下为关键取舍建议:一、坚守不可妥协的“安全红线”1. 地势避水患: 墓穴绝不可选低洼积水处。长期水浸不仅破坏棺椁,更易滋生阴湿晦气,直接影响后代健康运。 2. 远离形煞源: 高压线塔、变压器、监狱外墙、尖锐屋角等“形煞”辐射区坚决避开。此类环境干扰气场,易招是非病灾...
公共墓园风水择位实用指南
选择墓位,关乎逝者安息与生者心安。风水之说虽玄奥,其核心却暗合环境科学与心理慰藉。以下要点助你在公墓中快速筛选合宜之地,兼顾传统智慧与现实考量:一、看大势:墓园整体格局定基调背靠稳山: 优选后方有连绵山脉或高大屏障之地,形成“靠山”。山势厚重者,象征家族根基稳固、福泽绵长。避免背靠孤峰或悬崖。左右环抱: 观察两侧地形,理想状态是左右有低矮山丘或林木环抱,如太师椅扶手(左青龙、右白虎),形...
谈谈对绿色殡葬的看法
绿色殡葬不是“替代传统”,而是把死亡从“资源消耗”变成“资源循环”。它最大的价值,是把“如何安置遗体”升级为“如何安置情感、安置地球”。1. 给土地松绑 土葬平均占地3–6 m²,使用年限20–70年不等;树葬、草坪葬、海葬几乎零占地,相当于把“墓地”转化为“森林、海洋、城市绿地”。当中国每年死亡人口突破1000万,土地缺口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放大,绿色殡葬是“城市最后的土地储备”。2. 给...
烟花葬在中国文化中的接受度:小众、争议、象征意义大于实用
在中国,烟花葬作为一种新型、浪漫的生态葬方式,目前仍处于“概念新奇,实际冷遇”的阶段,其文化接受度整体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观念冲突:被视为“不庄重”“像儿戏”在传统观念中,丧葬必须体现“孝道”与“肃穆”,而烟花葬将骨灰混入烟花燃放,被不少人认为“把亲人炸上天”过于轻佻,缺乏对逝者的敬畏。尤其在老一辈群体中,“入土为安”“立碑祭拜”的思想根深蒂固,烟花葬既无固定墓地,也无传...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大暑
静守时光的温情——走近万安园礼仪师的一天
火葬会消失吗?未来的死亡安放方式
当死亡降临,火葬曾被视为现代而高效的解决方案:它节省土地,简化流程,避免了土葬可能带来的污染。然而,光鲜背后是沉重的代价——燃烧一具遗体需要足足30公斤柴油,排放的不仅有二氧化碳,更有剧毒的二噁英。更深的矛盾在于,它与传统“入土为安”观念的激烈碰撞,让许多人内心难以接受,仿佛逝者的尊严在烈焰中消散。于是,新的选择悄然出现。生态葬,正试图在土地与情感间找到平衡点:海葬让骨灰回归海洋,实现真正的...
直面终点:火化过程与遗体变化的科学解析
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而火化是现代社会中处理遗体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个过程并非神秘,而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操作。以下将从火化流程、遗体变化及科学警示三个方面,进行客观解析:一、 手续与前期准备:严谨规范1. 法定凭证:火化操作的首要前提是有效的死亡证明。这是启动火化的法律依据,缺失此证明,火葬场将承担法律责任。2. 炉型选择:火化炉主要分为两类:普通炉:燃烧过程中可能需要人工干预(如翻动遗体)...
中国古代墓葬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跨越数千年,深刻反映着社会结构、生死观念与工艺技术的演变轨迹。远古奠基: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已展现有意识的埋葬行为。新石器时代,普遍采用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土坑墓。葬式呈现地域差异:黄河中下游(如仰韶、龙山文化)流行仰身直肢葬;上游(如马家窑、齐家文化)则多见屈肢葬。随葬品以实用陶器、石器、骨器及少量装饰品、谷物、家畜为主,朴实地服务于“身后生活”。礼制初成:商周...
古人埋人、祭祖的那些地儿:墓、坟、冢、陵、寝、庙,一次搞懂!
人死讲究入土为安,但古人可不止挖个坑那么简单!不同身份、不同讲究,埋人的地方叫法也五花八门:墓、坟、冢、陵、寝、庙。具体有以下区别:1. 墓:最基础的“坑”即埋棺材的那个土坑!最基础款。普通老百姓的墓,可能就挖个坑埋了完事。但有钱有势的主儿,墓坑挖得又大又深,里面修“房间”(墓室),墙上画壁画,塞满金银财宝、生活用品(随葬品),地下生活也得讲究。选地:得看风水!找个好地方埋,图个保佑子孙后...
1 / 10
2 / 10
3 / 10
4 / 10
5 / 10
6 / 10
7 / 10
8 / 10
9 / 10
10/ 10
QQ客服
在线留言
电话咨询
信息咨询
在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