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约1/5实行火葬县市区无殡仪馆

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jpg


中国网6月18日讯(记者 彭瑶)近日,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印发。


《规划》提出,加快补齐殡葬服务设施短板。在(2021年)6月18日民政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张贞德介绍,殡仪馆、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设施是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殡葬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目前,殡葬设施建设短板问题十分突出,全国尚有五分之一左右实行火葬的县(市、区)没有殡仪馆,现有殡仪馆设施设备老化,亟需改造提升。


此外,城市地区公益性安葬设施短缺,大多数县级以上城区没有公益性公墓。农村地区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和运维缺乏制度性保障,部分地方散埋乱葬问题严重。现有1532个经营性公墓,平均到每个县市不足1个,由于受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邻避”效应等影响,殡葬设施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张贞德表示,“十四五”期间,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逝有所安”需求,亟需要政府主导,完善殡葬设施规划,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补齐短板,实现殡葬公共服务能力覆盖城乡居民。


另据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冯亚平介绍,《规划》聚焦群众关切,回应社会期盼,提出了许多改革创新举措,如县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全覆盖、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构建现代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格局、建设全国统一的福利彩票发行销售技术系统、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强民政服务设施统筹利用、完善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功能区行政区划设置等。“突破这些瓶颈和短板问题,对于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冯亚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