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殡葬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使命,是重大任务。完成重要任务,最终实现目标,非一朝一夕之功,具有时间上的长期性;践行重要任务,并非某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而是要由一个群体、一个行业、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达成的。……人们完成一次重大历史使命、时代使命,精神层面的进步远远大于物质层面的收获。人们正是在一次次完成重大历史使命、时代使命的实践过程中,登上了文明的高峰。
使命,是重大责任。责任往往是由具体的人或组织交办的,有相应明确的责权范围。时代使命、社会使命、行业使命一概如此。责任和权利相对应,而使命担当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奉献,甚至牺牲,如果说回报,它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行业的崛起与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不会忘记那些无私奉献和敢于担当使命的人。……
2020年,人类遭遇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世界各地的白衣天使们以生命赴使命,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抗疫第一线,他们成为最美的逆行者,是时代使命、社会使命的最强担当者,他们为新时代人们如何担当使命交上了最完美的答卷,树立了最耀眼的典范形象。……
使命和担当就其意义而言,它既指向当下,又指向过去和未来。使命担当要对历史负责,延续历史辉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要重新阐释殡葬历史和殡葬文化,这是殡葬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为开辟整个社会和殡葬行业的美好未来而勇担使命。我们克服重重阻力,深入推进殡葬改革,为了子孙后代的“逝有所安”,为未来社会有更多的蓝天净土而殚精竭虑,就是在使命担当。……
二、新时期殡葬业使命担当的内涵
新时期中,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逝有所安,这“民生六所”是同步发展、互为一体的,也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面临的时代使命。其中,“逝有所安”是殡葬业所直接面对的,是殡葬工作者应全力以赴的宏大课题和必须努力承担的重大使命。在不同时代,人们对“安”的要求有所不同,“安”的内容也不同。我们应对其进行深入探析,把握这一时代使命的各个具体侧面。
其一,殡葬服务现代化,这是首当其冲的使命任务。为小康社会的城乡居民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殡葬服务,提供让民众满意的各类产品,这不仅是逝者及其家属的愿望,更是全社会的要求。殡葬服务现代化,侧重点不单在于提供服务,而在于提供具有现代化手段、现代化内涵的服务。建设美丽中国,助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殡葬行业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推进殡葬业的现代化建设。……
其二,推进殡葬文化创新的使命。进入21世纪以来,殡葬工作者承担起了努力推进殡葬文化建设的重任,要用先进的殡葬文化引领殡葬业的发展。殡葬业各级领导也都提升了殡葬文化意识,殡葬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推进殡葬文化创新与推进殡葬业发展进步其实是一致的。前者出于文化思维,后者侧重于行业思考。然而,把殡葬文化创新作为时代使命的一个重要内涵提出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自古以来,人类的殡葬活动可以称为一种文化,而殡葬文化创新这一时代使命,要着力于殡葬文化从自在走向自觉,从自发走向自由,这是推进文化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重大转型。惟其创新,才能解决殡葬改革和殡葬业发展中的种种难题,实现人类殡葬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其三,是改革与发展的使命。改革是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必要举措。改革是发展的前奏和动力,为社会发展创造种种新的条件,催生新的动能。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殡葬工作者担当起了应有的时代使命,无愧于这个宏伟的时代。今天,……在时代赋予的殡葬改革重任面前,我们依旧应该昼夜兼程、勇挑重担的奋斗精神。……从传统的殡葬活动到现代殡葬活动,从保留遗体到保留骨灰的第一次殡葬革命;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而是着重保留人生文化的第二次殡葬革命,第一次殡葬革命现阶段已取得一些成果,第二次殡葬革命则还在路上,这也意味着殡葬从业者的使命与担当,依然任重道远。
其四,行业现代化转型的使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扑入我们的眼帘,有人将此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继世界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以后的又一次时代转型,即向智能化时代转型。我们身处于这个时代,就必然如同被一艘巨轮带着一样,随着时代潮流发展进步、积极作为,要力拔千斤地担当起时代使命。我国许多行业产业,诸如电子、通讯、航天、重型机械、生物等都已在现代化转型中走在了前列,有些产业甚至已引领世界前行。我们殡葬行业是传统性行业,在现代转型中有自身行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必刻意强求,但有一点必须肯定,殡葬行业必须努力实现行业现代化转型,担当起时代使命,满足新时期民众对殡葬服务的需求。外抓跨界协调,内抓行业升级。从一般的“有序”走向“高效”,从一般的“建标”走向“高标”。
就现实状况来说,如何有效配置固有的殡葬资源,形成新的发展潜力与优势?如何提升经营能级,在新的体制与机制下,更好地开辟殡葬行业的发展局面?
面对挑战,殡葬业应从转型中求发展,在担当使命中实现超越。
三、殡葬工作者在使命担当中面临的挑战
殡葬行业在承担繁重任务的同时,还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以奋发的精神,战斗的姿态去接受每一次挑战。担当与挑战如影随形。因为有挑战,才需要殡葬工作者的担当;因为担当,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化险为夷,化难为易,才能实现殡葬事业的开拓发展。挑战始终存在于担当使命的历史过程之中。
挑战来自于担当者的宏大目标与现有条件不足的矛盾。所以,时代使命的担当者在承受压力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发创造力,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改变主客观条件的不足,实现双方力量的平衡,乃至超越挑战方的力量。新时期殡葬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来自多个方面,主要的是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资源有限性与社会殡葬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引发的资源供给性挑战
殡葬业是以殡仪与安葬为主要服务内容的行业,这是与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消耗密切相关的行业。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土地都是最宝贵而又紧缺的资源,大城市更是寸土寸金。新供给的墓地资源接近零增长,而存量安葬土地日益趋紧。面对资源供给有限性的挑战,我们不能只是连声感叹危机,而应以殡葬服务方式的转型来应对,方能彰显时代使命担当者的特质与智慧。之前二十年,我们对此已进行了“练兵”,今后,我们更应在这一转型中演绎出新的创想。比如用海葬、骨灰撒散、晶石化存放等种种节地葬以及集约化经营、加速墓地循环利用周期等方法加以改变,积极总结、创造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大力倡导殡葬活动中的非物质资源性消耗。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下,面对资源紧缺的殡葬业,要学会做无米、少米而又善炊的巧妇。担当者要临难而有策、临难而有慧、临难而不畏。
挑战之二:来自落后的殡葬习俗对殡葬业创新发展的挑战
殡葬业以推进现代殡葬文化建设为己任为使命。
我国具有悠久的殡葬文化传统,一些消极保守的、陈旧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殡葬习俗随历史传承延续至今。还有些殡葬活动,如电脑测风水等,形式上很现代,但其实是新瓶装旧酒,文化内涵陈腐不堪,也应成为被革除的对象。无论哪种情况,都对现代殡葬业的创新发展构成了阻碍,都应在殡葬改革的范围。新旧文化的差异性导致的文化冲突,是殡葬工作者面临的又一挑战,这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挑战。每一个时代都会遇到与主流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相对立的文化的挑战,面对落后殡葬文化习俗的挑战,不能仅依赖物质力量,也不能仅靠行政力量,只有依靠先进殡葬文化的引领、示范、教育、说服,我们才能担当起殡葬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
挑战之三:来自小康社会民众殡葬需求的层次提升对殡葬业创新开发能力的挑战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民众必将提出小康型的服务需要。我们不能还是用温饱社会的服务与产品去应对今天人们的需要。殡葬行业的各类服务和殡仪产品,虽然也在努力创新发展之中,但相对于其他行业,仍较为滞后。我们创新开发力度比不上同时代的其他许多行业,行业小,研发机构少是原因之一。为了满足民众更高的殡葬服务需要,我们必须面对大力强化创新开发力的客观要求。既要联合创新,又要自主创新,让这个罩着传统面纱的行业焕发出具有超强的创新活力。
综上所述,殡葬业的使命担当面临来自社会资源有限性,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以及社会需求日益提升等三个方面的挑战,这三个方面的挑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况且,这三个挑战还只是诸多挑战中主要部分,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制定周全精准的应对预案。
时代的使命担当,是现实社会、行业现状和民生需要对殡葬工作者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