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的焦虑及创新服务

荷花湖水面夕阳景观800.jpg

荷花湖水面夕阳景观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有这样一则小轶事,大概意思是说,比尔盖茨劝巴菲特要关注互联网,但巴菲特说:“科技再怎么改变,人们也还是会一样嚼口香糖吧?所以我就专注在自己的消费领域中吧。”


巴菲特的这个说法看似真理,但其实渠道的变化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行业。


比如人们对口香糖品牌的认知可能会改变,比如口香糖之前很多是在超市和加油站的柜台场景售卖,但网上购物就会显著影响线下口香糖的销量等等,所以哪怕是关注消费,也不能忽视科技的影响,尤其是不能忽视科技带来的各种渠道变化的影响。


突然间我们似乎理解了传统制造业的焦虑,也理解了殡葬行业对互联网不感冒的原因,按照渠道这个思维,我们做殡葬互联网探讨。


我们先看看葬,葬行业有“滚雪球”的思维,意思就是当安葬量到达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减少营销方面的投入,甚至是不做营销。存量客户如果有再次墓地需求,为了将来的祭扫方便,首先考虑的就是原墓园去选购。厉害吧!大墓园牛B是有道理的。


所以我们就理解了新开墓园如饥似渴的营销和老墓园那悠然自得的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墓园的第三方销售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会变得边缘化。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墓园的渠道互联网是一条越走越窄的道路,相反墓园售后服务的互联网应用倒是很有前途。貌似很多墓园开展了小程序查墓定位导航功能,杭州的半山公墓查询做的不错,类似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普及。


我们再看看殡,殡跟葬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法累积客户,它没有葬那样的黏性,所以它对渠道的依附就非常大。那是不是互联网的机会就来了?很可惜,据笔者的了解,这个渠道很特殊,这个渠道叫做垄断资源,最典型的是医院的太平间。


这个渠道恐怖到什么程度?可以这样说,医院里的病人,转移到危重病房,殡仪一条龙就能收到消息;一旦病故,殡仪工作者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你说互联网再怎么快也比不上这效率吧,这个结论确实让人沮丧,注定互联网无法成为殡仪的渠道商,到目前为止看确实如此。


成也萧何败萧何,过渡依赖资源会有潜在的危机。对于医院的资源争夺非常激烈,一旦该资源消失该殡仪公司的业务就会呈断崖式的下跌。所以殡仪公司在拓展仪式深度的同时,也要有拓展业务宽度的思维,为自己留个备胎嘛(是不是很熟悉的说辞?)。我们看到有殡仪公司开始进军餐饮,说明在社会快速发展中,焦虑是整个时代的标签,大家都想横向发展,来抵御不确定的风险。


假如有客户想咨询风水、法事之类的需求,殡仪公司能不能帮助解决?如果有客户想做七、周年之类的需求,殡仪公司能不能帮忙解决?等等问题。这里想说明的是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那些低频,又冷门的需求甚至不知道找谁去了解。有些殡仪公司说我能解决呀,让他们来找我呀,问题是你服务了这么多客户,参加追悼会有几个人知道你公司名称和联系方式?又有几个人知道你的服务范围?


唯有和用户建立连接,才能匹配用户的需求;唯有匹配到了需求,才能判断哪些业务值得拓展。


所以在拓展新业务之前,我们要和用户建立连接。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作为殡葬行业天然的难以传播,难不成让丧家在传播追悼会信息的时候,带一句我们这个追悼会是某某殡仪服务承办的,该殡仪服务得到过什么样的荣耀,他们的经营范围有哪些。。。。。他们的亲友会感觉丧家做丧事把脑子做坏掉了。


讣告传播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现有的打电话发短信等都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而且很容易传错信息。错过时间、地点不在少数,连丧宴的地点都要解释N遍,这确实是个痛点,最佳方案是解决痛点的时候还能传播殡仪品牌,真有这样的解决方案吗?


微信给了殡仪这样一个机会去解决这个问题,在查阅了讣告相关的网络产品,发现深圳彼岸的讣告助手小程序有这方面的设计理念。作为工具,它把殡仪馆的各类厅都交待清楚,把灵堂位置,追悼地点,丧宴地址等做了一定的导航引导,方便又精准。另外有服务商这个版块,介绍此次服务的殡仪公司,唯一有待加强的是需要放入殡仪公司的服务范围介绍。关键是使用费用接近免费,而且没有第三方的广告,这点确实很爽。


最后想说的是惯性思维是最大的敌人,现在哪怕是在行业内,很多人还是认为我们的用户都是岁数偏大者,应该不会有微信。其实他们多虑了,现在哪怕是众多退休者,玩微信抢红包都比我们溜。当你把微信端的产品服务他们时,他们会发现原来殡葬行业还是蛮接地气的,慢慢就会拉近距离,当连接到了大量用户,创造新服务也就顺理成章了。